(1)矛盾及成因:①矛盾:儒家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实行仁政,放宽刑罚。而法家主张实行法治,要求臣民遵守法律,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反抗。②成因: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潮流,在意识形态领域儒法两家分别从各自代表的不同集团利益及各自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提出的。(2)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给人民加重灾难,故儒家提倡仁政;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兴起,中央集权软弱,导致七国并立,故法家强调要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3)统一过程:秦统一后,运用和发展了韩非的理论,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提出了“大一统”思想,用神权来维护君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根本目的上与法家思想主张中“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一致的。(4)根源和影响:秦汉时前,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要求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儒法两家统一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为其确立巩固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思想保证。但后用逐渐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和限制思想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l)问“矛盾及原因”,实际上是要求答出儒法两家不同的思想主张.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的不同立场.即成因。第(2)问的“反映”,实际上是产生儒法不同思想主张的社会背景。第(3)问中的统一过程,只要理清从秦始皇应用法家理论到汉武帝尊儒尚法的变化即可。最后一问“统一的根源和影响,”应从巩固“大一统”需要出发去分析根源.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