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16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是不同文明不断碰撞相互吸纳的历史。“中国与世界”是值得历史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16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是不同文明不断碰撞相互吸纳的历史。“中国与世界”是值得历史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支持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名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国”等对应。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历经曲折,但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

上表中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阶段。(例如,C时段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明是怎样进行交流的?(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从清朝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3)回答在A、B两个时段,中国与相应国家发展关系的政策及其意义。(7分)
(4)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①是  。说明该组织的作用。(3分)

庞爱芳回答:
  ⑴一是通过中国士大夫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另是通过欧洲天主教内部的一些人接受中国文化。(2分)⑵变化:从把世界各国看成蕃邦属国-------到认识到世界各国均为主权国家。(2分)原因:近代对外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2分)⑶A:“一边倒”方针  (1分)意义:与苏联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或结盟,使新中国摆脱外交孤立的地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2分)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2分)意义: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提供基本准则。(2分)⑷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分)作用:客观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战后经济的发展。(2分)   略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