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随之而来.
(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这种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对社交、归属和认可的需要,给予爱和得到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大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总之,这五个层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但是,个人需要结构的演进是波浪式的,较低一级的需要高峰过去以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教学上极具意义.根据这一理论,制定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
就生理层次的需要而言,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饮食和睡眠的需要.上课时间过久易导致疲劳、困累或饥饿等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成效.
就安全需要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
就社会性需要方面而言,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学生之间的友谊、忠诚、关心、接纳和隶属感都是属于社会性的需要,教师要为满足学生这类需要,引导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温暖、亲密的班集体.
就自尊的需要方面而言,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要.
就自我实现方面而言,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不同,如有的学生爱寻求挑战,有的学生追求学业上的成就,有的学生则寻求尽一己之力去服务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个别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样做,学生需要的层次是低的,即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可能是追求教师进行一次全班表扬的尊重需要,甚至可能是要求家长物质奖励的生理需要.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