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利和弊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当前教育的现状,学校已建立现代化的教育装备,信息技术将成为学生和教师探索初中化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滥用多媒体教学和设计教学容量过大的现象,给教学带来弊端.
【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利弊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精彩多变的幻灯片、高清、生动的录像、方便快捷的实物投影仪、声色俱全的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课文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思维导图,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有化学中碳单质碳60的立体结构及模型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等,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2].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学科课程的有效性,能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结构和教育模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素质的人才.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整合可以获得和呈现化学教学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和素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3].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组织模式和策略研究成为当前化学教师教学科研的热点和重点.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
跟过去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各种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温室效应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温室效应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温室效应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提高“低碳环保”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邮箱,信息网里的信息平台等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上传到网上,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学科,有利于提高化学与其他学科渗透的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如检查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气密性、分子运动、气体的溶解度等与物理知识有关;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等与地理知识有联系;糖类、蛋白质、赤潮等与生物知识有联系.此外,现阶段的考试,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务必关注:⑴各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就是跟物理的压强有关.⑵化学理论和社会实际结合,学以致用;例如:铵态氮肥不可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否则会是到肥料失效.⑶树立化学与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⑷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跟化学的联系.例如关注玉树地震当地的水资源受污染的情况.可以利用双氧水溶液来杀菌消毒,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化学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并且,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知识信息汇聚,也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可以将与其他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专题内容设计成一个主题,在博客或班级QQ群开设一个公共的讨论区,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与教师交流意见,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大大地提高化学中考复习效率.
但是教师本身的态度、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工作的目标、计划、过程控制、学生的配合、以及教师组织协调能力都可能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展示时间太短,使学生难以把握重难点.
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有些老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太多,太滥、展示的时间又太短,学生还没形成概念就消逝了.例如讲授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时,本来通过几个例子和几个实验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的,如果用PPT等多媒体课件,插入几十张范灯片讲授大量的内容,没抓住重点,使得学生感到很多内容似的,无法化难为简.这样就会带来弊端.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容量,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不能将简单变复杂.
二.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代替学生实验,弱化学生的能力.
课件替代实验,弱化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不利于化学现象的生成和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生教学契机[1].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虽然画面精美,颜色鲜艳,操作简单,但没有肢体感触的感觉和味觉的刺激,更不可能完整地体现化学变化现象的生成过程.如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课件演示时,不能展示出烧瓶内大量白色烟的生成和冷却后白烟慢慢消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