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潘全科回答:
  两汉1、①两汉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②汉初,丞相权力很大.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第一代功臣中功居前列的萧何、曹参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③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汉武帝主持政务之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先后用相12人,其中有多人被免职或处死,使相权受到打击.④汉武帝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内)朝”决策机构.尚书令权力日益重要.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⑤东汉光武帝正式设立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六曹办事,连九卿职权也被剥夺了.中央虽然设有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七国之乱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因不实行分封制“孤立而亡”.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大封同姓诸侯王,以巩固皇权,确保刘氏天下.后来,王国势力膨胀,危及到中央集权的巩固.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引起“七国之乱”.这是一场地方对中央的叛乱.汉景帝最终以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并下令废除诸侯王的政治权力.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建立中朝: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九卿有事上报中朝,丞相无权过问.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中朝”“外朝”格局的形成,有效地加强了皇权.(2)地方体制:主要是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和监察,强干弱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刺史制的建立,加强了对地方郡国的监察管理.4、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问题;直接原因是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太后临朝,重用外戚,形成外戚专权局面;及皇帝成年,又往往利用身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夺权有功的宦官受到重用,又形成宦官专权.如此往复.根本原因是皇帝专制制度,无论外戚和宦官都是假借皇帝权威实行专权.与中外朝机构的关系:外戚、宦官把持中朝机构,外朝无权,中外朝制约的机制失衡,出现权力倾斜.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台,继而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台职权的扩张,又引起皇帝疑忌.三国时,魏文帝另设中书省执掌机要,审理奏章,发布诏令,而将尚书台变成纯粹的执行机构.西晋又设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到了南北朝,皇帝制定和颁布的重要政令,都要征求门下省的意见,门下省又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隋唐①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工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③评价: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善.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宋元①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a.“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精锐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地方军队人员装备较差,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b.“分化事权,强干弱枝”;枢密院、“三衙”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分割宰相的权力,强化皇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与通判相互牵制,削弱了藩镇的行政权力;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削弱地方军事权力;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转运使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②元朝:综合蒙汉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率六部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朝的政治制度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新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②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州作为监察区,设级别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渐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③隋初,隋文帝因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废除郡,形成州县两级.唐朝地方行政制度同隋.唐太宗又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来越多,权力增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④北宋派文臣作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重现.宋代地方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⑤元朝的行省制: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元朝在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⑥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道、府、县四级.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
历史推荐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