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因为作者是老子,所以后来又被称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
《道德经》是唐宋以来的流行于世的《老子》通行本,因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所以称为《道德经》.
另外,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所以,如果见到《德道经》一书,也是指同一本书,只是章节序号不同而已.
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成语出自《道德经》,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道德经》道家思想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而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哪个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二、《道德经》在从内容饱含着作者对天道、地道、人道的深刻认识,饱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
自然知识,充满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三、《道德经》在形式上采取韵文形式,是一部哲理诗,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对仗、排比、
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包含的哲理深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冷僻的字不多,易于
被大众接受.
附:出自《道德经》的部分成语
玄之又玄有无相生前后相随不言之教功成不居无知无欲天长地久上善若水
金玉满堂功遂身退宠辱若惊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恍恍惚惚功成事遂六亲不和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少思寡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法自然知雄守雌知白守黑
知荣守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
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
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
必故与之.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不言之教,
多藏厚亡.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出生入死.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和光同尘,
祸福相倚.
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不争之德,
哀兵必胜.
被褐怀玉.
木强则折.
报怨以德
小国寡民.
邻国相望,
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