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薄 昭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然则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资治通鉴》卷十三)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唯一弟薄昭
B.文帝不为置贤师傅
C.至于杀汉使者
D.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汉文帝诛薄昭
法又不得不害
使公卿从之饮酒
若又从而赦之
A.“诛”和“害”相同,两个“从”不同
B.“诛”和“害”相同,两个“从”也相同
C.“诛”和“害”不同,两个“从”相同
D.“诛”和“害”不同,两个“从”也不同
3.“斯言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帝始不防闲昭
B.法者天下之公器
C.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典兵
D.但当养育以恩不当假借以权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讽文帝之始不防闲昭
②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
A.①讽刺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②薄昭若一错再错,前代的悲剧就将重演。
B.①讽刺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②汉文帝若一错再错,前代的悲剧就将重演。
C.①批评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②薄昭若一错再错,前代的悲剧就将重演。
D.①批评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②汉文帝若一错再错,前代的悲剧就将重演。
5.汉文帝诛薄昭。李德裕和司马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援古证今,认为汉文帝诛薄昭,处理正确;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观点不正确,同时指出:薄昭被杀,主要责任在于汉文帝授权失误。
B.李德裕援古证今,认为汉文帝诛薄昭,处理正确;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观点正确,同时指出:薄昭被杀,原因在于他自以为是太后之弟,有恃无恐。
C.李德裕援古证今,认为汉文帝诛薄昭,处理失当;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观点不正确,同时指出:薄昭被杀,主要责任在于汉文帝授权失误。
D.李德裕援古证今,认为汉文帝诛薄昭,处理失当;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观点正确,同时指出:薄昭被杀,主要原因在于他自以为是太后之弟,有恃无恐。
6.魏文帝曹丕对薄昭被诛一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魏文帝认为汉文帝诛薄昭,处理正确,这和李德裕观点不同。
B.魏文帝认为薄昭被杀,主要责任还在文帝,这和司马光看法一致。
C.魏文帝钦佩汉文帝其人,但并不欣赏处理薄昭一事,这和司马光看法一致。
D.魏文帝钦佩汉文帝其人,并认为薄昭被杀主要责任在他自己,这和李德裕观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