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出师表是谁写的】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出师表是谁写的

段荣昌回答:
  现在有人怀疑《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所写,只有《前出师表》才是他本人写的.不过,其内容还符合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那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传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引咎责躬,厉兵讲武,当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之时,他上此表请求再次伐魏.因为他第一次北伐时有一篇《出师表》,因此这一次的被称为《后出师表》.这篇《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所写?历来看法不一.   东晋的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当然认为它是可靠的.但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引这篇《表》时却注明:“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他持论谨慎,不言其非,也不言其是,不过,他客观记述的情况,却能启发人们去怀疑《后表》的真伪.所以,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就怀疑《后表》是后人伪撰的,他认为,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欠考虑,陈寿《三国志》不载此文“极有卓见”.   经研究,部分史学者认为此文(《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后人伪托诸葛亮之名所写.(虽然大多数人仍认为此文确是诸葛亮所写.)   《后出师表》的作者史学界有争议.不过较多历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因为,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写的十分恳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败后,诸葛亮自己也承担起责任,自贬三级.然而《后出师表》的语气写的好像是为自己的战争失败做狡辩的,说了很多理由,姑且不论对错,它不符合诸葛亮的风格.诸葛亮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会说诸如“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类逃避责任的话.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当然这个人写《后出师表》时,陈寿已经去世,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里都没有提到《后出师表》,但有提到诸葛亮所做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   近年有人提出,《后出师表》应是诸葛亮所写.因为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很熟悉,如果《后出师表》为人伪撰,张俨不会不加辨别就把它收进《默记》.至于陈寿,因为不敢犯司马氏之讳,所以不敢把骂他们为魏贼的《后出师表》收入《三国志》本文.   但较多的人恐怕还是认为《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比较而言,这一种意见理由充分一些.   《后出师表》所说的很多事情与史实不合.比如,它列数曹操的几次失利,如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祈连、僵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除南阳、乌巢、潼关几次遇险史书有记载,另几次都没有确切依据.又比如,《后表》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连年不征不战,坐使孙策据有江东,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形也不合.   这或者可以解释为史书缺载或误载,或诸葛亮误记,但有一件事却不可能误记,即赵云之死.赵云是建兴七年(229)死的,他在第一次北伐中虽然失利,但未大败,更不至于丧生,他还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退军以后的事.这是《三国志·赵云传》和注引《云别传》明确记载的.但上于建兴六年(228)十一月的《后表》却说赵云和另外七十多名战将都已经死了.这个明显的漏洞很难作别的解释.   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表》是上给后主的.诸葛亮这时尽管揽蜀汉大权于一身,他也清楚地知道后主窝囊无能,但后主毕竟是他的君主,而且他受刘备临终之重托,因此,他对后主一向是恭谨的,虽时时苦心劝谏,但措辞总是诚恳委婉,《前出师表》就是这样.不像这篇《后表》,开头就直说后主无能,当面指问:“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这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口气,更不像诸葛亮说的话.   诸葛亮一向有胆略,有抱负,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未出茅庐,他就自比管仲、乐毅,刘备请他出山,正是势单力孤,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却在这时为刘备画出了据荆州、取益州,以成帝业的宏伟蓝图.就在上《后出师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师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决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不到一年,在《后出师表》中,这一切全不见了,消沉、沮丧,列举的六条不解,都是对北伐缺乏信心.“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北伐全然是无可奈何的.“凡事如是,难可逆料”,只有尽力而为,“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对前途悲观渺茫.这不是《前出师表》中那个诸葛亮的精神状态.   不像是诸葛亮写的,张俨为什么又收进《默记》呢?其实,张俨并不是一个严肃严谨的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周于礼仪、搞搞外交的人物,他的身份,他“博闻多识”的特点,使他能接触到很多别人不易见到的材料,但又不可能严格加以甄别.《后出师表》可能就是未加甄别就收入进去的一种.   不过,《后出师表》有一处却很可取,就是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后出师表》的全部价值也就在此.罗贯中把《后出师表》写入《三国演义》,大约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抓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为世代人们景仰的艺术典型.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