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哲学角度谈比较好,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诗歌是对现实的摹仿.而人本能的会从摹仿中得到愉悦性,也就是无论美的丑的,人都可以从对其摹仿中得到愉悦.比方说一个人去模仿动物,获得的是对动物生存带入的愉悦感,但这并不美.而另外一部莱辛的著作《拉奥孔》提到一个命题——为什么拉奥孔在诗中哀嚎,却不在雕塑中哀嚎?这是因为古希腊的诗歌(用德语词是dasgedicht,这个词是与小说基本对立的,但不代表没有叙述内容,可以理解成韵律文)写实性很强属于艺术摹仿,所以不会刻意避开“丑”,但是雕塑是“美”尽管也是艺术的一部分,但是却是以“美”为内容.简单地说,艺术有美有丑,看丑的东西是因为看到了丑对现实的模仿产生愉悦.看到美则是因为单纯对美产生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