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
作为海德格尔讲的“此有”(dasein),如果它(他或她)在面对这么一个孤独局面时采取决断的态度,并且敢于承担自己的唯一性和个体性,那么此人就可说是进入了"真诚的"(authentic)生存状态,并意识到这个状态的含义.真诚性(authenticity)连通著个人的未来和过去,使自我具有连续性.它还要求在这种关系上接受自己的死亡.
海德格尔认为,当人与自己的死亡遭遇时,真实的属己的自我才会显露出来.在真正属已状态中,“我”总是居先的,尽管这个“我”并不等同于一个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如果一个人被畏惧压倒,通过没入于众人或匿名的“人们”[They,dasMan]来保护自己,正如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様,他就进入了"不真诚的"(inauthentic)生存状态.在"不真诚的"(inauthenticity)状态中,“人们”(They)居先,人失去了自己的存有意义.
这种态度或姿态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此有的“沉沦”[fallingness,Verfallen],即此有避开自身,让自身沉沦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中,与俗世共浮沉.
海德格尔指出,死亡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否定.当人面对死亡时,才会停止对世界的忧虑和担心,从陷落中孤立出自己,成为真正的存在.死亡是属于个人的事,他人无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体验死亡.死亡是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的,人在什么时候死亡,都是合理的,没有规定你该活多久.人应随时准备死亡.
因此,海德格尔指出,人必须正视死亡,从恐惧中明白自己活着的重要性.为自己计划未来时,必须包括死亡.人不该只接受生命,而拒绝接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