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锅盔是啥?听起来好像气势很大,又是锅,又是盔的.事实上,锅盔长相很普通,但就这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也有千年历史.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午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取名“锅盔”.在陕西,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且像锅盖,面和得很硬.不过当锅盔在老家按捺不住,旅行到四川后,就没那么粗犷了.它更像是烧饼的变异,大小也差不多,做法和口味还来了个百花齐放,没有了既定模式,更具本地风情,感觉颇为新鲜.
②初到成都,看到有各式熟食店专卖锅盔,借鉴肉夹馍的形式.一个个圆头烧饼被剖成两半,底儿连着不散开.窗口里的服务员按顾客需求,分别往里塞豆芽菜、肉丝肉片、各类红的辣的油腻炒菜,挤得满满当当.烧饼递到手中时,就成了腆了个将军肚的锅盔.
③九寨沟的路边摊锅盔,显得“闲云野鹤”许多,给人以类似吃街头油煎萝卜丝饼或烤肉串的快感.做锅盔的老太在一个煤球垫底的炉子边有条不紊地和面,问你要素的还是肉的.若是素的,就拿起个面团往里塞点葱花,再用手一推一摊,擀面杖擀平,约一厘米厚薄.若是肉的,也就是除了葱花之外抹上很少的一些肉馅.挪开炉盖,亮出下边的煤球旺炉,把几个烧饼往炉边上一溜贴开,明火烘烤,一分钟不到即可出炉.老太太双手又是找钱又是捏饼的,食客们多半图个新奇,也就视而不见,权当细菌全被这个烤炉烤灭.热腾腾油乎乎的,满嘴大料大葱的冲味,不臭反而喷香.虽然油,却也不反胃.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翅捞饭固然好吃,而有时粗糙简陋的食物却能营造快意,平民价格在饱口福的同时也给钱包“零负担”的享受.
④然而最难忘的,还是成都文殊坊小吃街的锅盔.那锅盔文静朴素得丝毫引不起人的注意,完全不能与旁边大造声势的“三大炮”“伤心凉粉”“冰醪糟”等成都传统小吃相比.锅盔咸的呈正方形,甜的呈椭圆形,统一都是麻子脸,憨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头.由于不是现做的,因此连吸引食客的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通身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烘出来的面饼,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头又没夹任何馅料.可吃口却脆而有嚼劲,虽然有些干巴巴,嚼起来反倒“咔哧咔哧”很有腔调.花椒味不算浓郁,却在不经意间把人的嘴都吃麻了.它的香味不是飘散在外挑逗人的嗅觉,而是在咀嚼中激荡人的味蕾.和着从邻摊处刚买的甜米酒一起,有着田园农民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⑤同样属于面饼类大家族,上海有葱油饼,北京有火烧,新疆有馕,云南有粑粑,而四川陕西就有锅盔.风格迥异、滋味千变.不变的,是这些饼都有一番街头的本地风情,带着家乡的味道,任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
(1)结合全文内容,给这篇文章选一个恰当的标题___
A.饼类大家族中的锅盔 B.川陕锅盔各色风情
C.四川锅盔各色风情 D.家乡锅盔的味道
(2)第①段文字中引用锅盔的传说有何作用?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___
A.介绍了锅盔的得名,说明它历史悠久,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
B.说明锅盔虽然长相很普通,但它历史悠久,给文章增添了阅读趣味.
C.介绍锅盔得名于唐代修建乾陵时,来源于劳动,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
D.说明锅盔从陕西旅行到四川后,来了个百花齐放,给文章增添了阅读趣味.
(3)作者认为成都文殊坊小吃街的锅盔最具风情,理由有哪些?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它文静朴素,统一都是麻子脸,憨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头.
B.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头又没夹任何馅料.
C.吃口脆而有嚼劲,虽然有些干巴巴,嚼起来反倒“咔哧咔哧”很有腔调.
D.和着从邻摊处刚买的甜米酒一起,有着田园农民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章第②段文字介绍了四川锅盔的制作过程.
B.“它更像是烧饼的变异,大小也差不多”,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鱼翅捞饭固然好吃,而有时粗糙简陋的食物却能营造快意,平民价格在饱口福的同时也给钱包‘零负担’的享受.”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不变的,是这些饼都有一番街头的本地风情,带着家乡的味道,任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这句话表明:说明文字也可以蕴含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