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米m(主单位)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分度线
零刻度线
测量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秒s(主单位)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m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固体
条件:介质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340m/s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2.离声源太元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消声
方法吸声
隔声
减少噪声在声源处
途径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第三章
3.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光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
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光的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2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光的折射的定义: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3.3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像点.
凸面镜:会聚光
球面镜凹面镜:发散光
3.5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中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3.6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缩小实像倒立f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