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那棵树吗》
关于那棵树,最初是我的邻居加根太太告诉我的.那天,我坐在后院欣赏着十月的暮色,加根太太过来问我:“你见过那棵树吗?”
她接着说:“就是那边下去拐角的一棵,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好多车路过都停下来看,你该去看看才是.”
我对她说我会去看的,可转眼我就把这事全忘了.三天后,我在街上跑步,脑子里牵挂着几件恼人的小事,昏昏沉沉的,忽然,一片耀眼的橘红色跃入眼帘,一时间,我还以为是谁家的房子着火了呢,但我马上就想到了加根太太说的那棵树.
我朝那棵树走去时,不由渐渐地放慢脚步.这棵树的形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株不大不小的枫树.但加根太太说得不错,它的颜色确实奇特.整棵树就像画家手中五彩斑斓的调色板,树底部的枝丫是鲜艳的梅红色,树的中部则燃烧着明快的鹅黄色和橘红色,再往上,到了树梢,枝条又缓缓地过渡成绛红色.在这火样的色彩中,流淌着浅绿的叶子汇成的小溪,深绿的叶子则斑驳点缀其间,竟似至今未曾受过一点秋天的侵袭.
这棵枫树集各种颜色于一身,它张开宽大的枝丫,历数着四季轮回,容纳着五湖四海,俨然是一个缤纷的地球.深浅错落的绿叶,昭示着南半球的春夏,灿黄的叶子和光秃秃的枝丫勾勒出北半球的秋冬.整个星球就围绕这一时空的交集点和谐运转.
我慢慢走近这棵枫树,就像虔诚的朝圣者缓缓步向神殿.我发现靠近树梢的地方有几根光秃秃的枝丫,上面黑乎乎的小枝像鹰爪一般伸向天空.这些枯枝上落下的叶子一片猩红,像地毯似的铺在树干周围.
我不禁为这棵树无所不包的美惊叹不已.这时,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有关星星的那段评论.他在《自然》一书中写道:倘若星座一千年才出现一次,那么,星座的出现是一桩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可正因为星座每夜都挂在天上,人们才很少去看上一眼.
对于眼前这棵树,我也有同感.这棵树此时的华美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所以它对于我们就相当珍贵.可我竟差一点错过了.
有一次,当著名诗人埃米莉·迪金森的父亲偶然看见马萨诸塞州上空一道炫目的北极光时,他立刻跑到教堂鸣钟以告知所有市民.现在,对这棵树,我也产生了这种传颂它的冲动.我愿成为秋天忠诚的信使,让田园乡村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了解它的奇妙.
可我没有教堂的大钟,也没有快马,但我会在回家路上每遇见一位邻居,就去问他那个加根太太曾问过我的极其简单又极其重要的问题:“你见过那棵树吗?”
【简评】
《你见过那棵树吗》是一篇深蕴人生哲理的美文.
文章浓墨重彩写枫树无所不包之美:“整棵树就像画家手中五彩斑斓的调色板集各种颜色于一身,并且历数着四季轮回,容纳着五湖四海,俨然是一个缤纷的地球.”作者进而联想到“星座之美”“北极光之美”,暗示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充溢着美,美无处不在.那么生活在美丽大自然中的人们在美的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人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并且传颂美、赞美美,文中的加根太太、埃米莉·迪金森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典范.而有的人或因系怀俗务或因熟视无睹而漠视美.文中的“我”就因“牵挂着几件恼人的小事”而差点错过欣赏枫树之美的机会,而埃默森关于星星的评论更是有感而发.由此可见能否得享自然之美,关键在于是否培育起欣赏美的心境,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你见过那棵树吗?”是一个虽然简单却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实际上是作者在提醒我们:在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别忘了发现、享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让生命多一份从容与雅致,而不是深陷世俗名利的浪潮.
文章结构巧妙,以“见”为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围合,言有尽而意无穷,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