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片属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茎,主根称“乌头”,子根茎经过去皮、蒸(煮)、切片、干燥后称为“附片”,其生长原样与芋头大致相同.附片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乌头碱毒性极强,数毫克就可以使一个成年人出现呼吸困难、四肢胀麻、口吐白沫等中毒症状,甚至丧命.乌头碱在100℃的温度下,持续加温6到8个小时后,会分解为乌头次碱.乌头次碱则有强心、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这就是人们喜欢附片膳食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有的人煮附片长达8小时,食用后仍然出现中毒?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附片与肉品同时煮,尽管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以至肉品煮烂,但由于肉中的脂肪会阻隔附片受热的均匀度,较厚的附片中还有少数“不透心”,不透心的附片仍然含有乌头碱;二是没有把厚、薄不同的附片分开处理后再煮,较薄的附片已糊化,但较厚的附片仍然“不透心”;三是没有掌握好火候,使用武火或者火忽大忽小(煮沸过程中渗冷水也相当于此),即使较薄的附片已糊化,但较厚的附片还是“不透心”.
鉴于附片的特殊性,正确的煮制方法是:将厚度稍微厚一点的附片拣出,用温开水(60—80℃)先浸泡2小时,再将剩余(相对较薄一些)的部分放入其中浸泡6小时,煮前将附片捞出,用温开水淘洗一次,然后装入器皿中,加入附片体积一倍量的开水,中火煮至沸腾,然后改文火(微沸为宜)煮5小时,再加入八成熟的肉品,再次煮至沸腾,而后改文火煮1小时,加入调料方可食用.
附片的煮制方法尽管不算太复杂,但对每一道程序的操作要求都相当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因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无论是药用还是膳食,吃附片者都应该对附片的特性、煮制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方可避免中毒事故发生.不是治病需要,一般不吃为好.